隨機隨心?

–By Kate Lau, 06-01-2016

記得我們上年8月於MaD的social lab認識時,學的正是處理wicked problems的方法, 而工作坊完結後,決定繼續下去的伙伴們相信亦抱着一個make a difference的心。幾個月以來我們在討論、在摸索方向, 可以說是一伙人一起定立目標擬議計劃。從對於無家者這個wicked problem的理解、物資及服務援助等的矛盾、無家者真正需求、以至如何充權,我作為不專業的行外人,有不少議題總會跌入難解之結。面對這種問題Benson Tsang就這麼一句「不用想。無計劃, 只要有信念;隨心隨機最有機。」

這種隨機的行動方式特別令我聯想起城市空間討論中的游擊式改造,行動本身是近乎即興的,改造多以概念轉換短暫地、有形或無形地佔有城市空間。行動雖然分散且短暫,但旨在改變或擴闊人對城市空間的想像。如Benson所說,行動就如拋石頭到平靜的水面,做的是發聲。是游擊式改造一般的由下而上草根式抗爭嗎?Benson 的切入點中,除了社區關懷及信仰以外,便是作為另類抗爭。但問到有否希望由下推動上層改變時,Benson斷然說不。聽似悲觀的,正如他說深水埗無家者的情況是一個死結。

的確,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社會結構加上家庭及個人的糾結問題。套入城市空間討論的框架,這可比喻為整體規劃及建設於政治經濟環境加上人及自然的互動產生的某種裂縫。而城市空間討論中由下而上的理念除了作為游擊般的抗爭外,亦有論述各個分散的行動點是策略性的,是整體城市肌理網絡的一部分。我們能否透過不同的行動和嘗試,找出某種機遇或某種裂縫,甚至能否藉此於網絡中重組幾點或補上一筆?

當然,Benson給我的感覺,未必是樂觀但是一種堅持。「就是推土機前種花。」他又說「當你預期是零,有一已經很好。能做多少便做多少。」要行動十分容易,然後呢?

「別要想。做吧。」

Kate:選修人類學改成主修, 打算讀建築入了園境, 現職景觀設計師卻在想城市。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