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造一個種植箱到建構一段關係 我們與無家者的友種實驗

文章撰寫:Olive Wong, Loretta Ho
攝影:Olive Wong, Garfield, 08-27-2016

通過小行動 發掘無家者才能
Urban Nomads於2015年12月冬至通過派湯丸的行動,進一步了解無家者的才幹,發掘無家者鮮為人知的一面。他們的手作能力很強,很多人都懂裝修、油牆,但因為多種原因選擇流落街頭。因此,我們邀請了平叔(化名)── 一位在深水埗後巷暫居的無家者──跟我們一同做實驗,在後巷建立種植箱,再之後種植蔬菜,同時通過這方法有更好的理由跟他建立關係,關心這位無家者。

去年12月冬至通過派湯丸了解無家者及發掘他們的才幹,欲邀請無家者跟我們一同做實驗。

以小實驗建構對話
我們先帶著一個簡單的種植箱圖則,跟平叔見面。我們的兩位組員都是設計師,對繪圖有基本的功力。但平叔看到了,立即說:“這個手柄是多餘的,刪走吧!”然後很有大將之風,從腰間拿出拉尺,念念有詞的解釋種植箱是如何做。多次拜會平叔,跟他建立關係,也等待對方狀態許可的情況下,終於在三月動手製作種植箱了!

組員帶著一個簡單的種植箱圖則,拜會平叔跟他建立關係,順利邀得平叔動手製作種植箱。

社區的生活達人
計劃順利雖開展,但組員第一個煩惱就是在有限的資金下,該在那裡選購製作材料。平叔聽言即大笑道:「那用買!街角可撿到棄置的木材、二手店旁可捕捉將要賣車輪的人、相熟茶餐廳可取得咖啡擠作肥料。」一個簡單的種植箱可謂帶出了深水埗的資源網絡,我們煩惱了一整個星期的材料及預算問題,竟被平叔於片刻間解決。平叔對社區生態及經濟的了解,使我們觀察周圍、善用資源、就地取材,以更有效率、節檢及環保的方式進行實驗!

平叔對社區生態及經濟的了解,使我們善用資源、就地取材,以更有效率、節檢及環保的方式進行實驗!

互相學習的過程
種植盆看似簡單,但對於兩位平日紙上談兵的設計師組員來說,把平面創作造成實物相當困難,也是他們首次意識到自己的創造力甚微。正當他倆徬徨失惜之製,平叔已檢起唧梳、木方並指揮著呆著了的兩人:「你來拿虎鉗鎖好木板,你去取拉尺劃刻道!嗱,我示範一次,下次你們來!」接著他開動唧梳,木板隨機電聲鋸開、落地,乾淨利落。兩位組員隨之交替嘗試、練習、發問、學習。在平叔的指導下併好木板、收上螺絲、裝上輪子,順利完成了種植箱。

兩位組員在平叔的指導交替嘗試、練習、發問、學習。順利併好木板、收上螺絲、裝上輪子,順利完成了種植箱。

從過程中認識自己及他人
完成種植箱後,下一步便是落種。正當組員準備把種子隨便灑到添了泥的種植箱中時,平叔果斷叫停:「不是這樣播種的,你們這世代的年輕人在城市長,從未有機會到過田裡去吧?」接著平叔拿過種子輕灑到土壤的表面,再溫柔的補上一層薄薄的泥土蓋著種子,待種子發芽後更可把苗排作兩列。之後平叔更談起兒時與母親於田中耕種、生活的日子,笑說與耕種一別更是幾十年,但至今仍未忘懷。

多次的種植會面中,組員們與平叔如朋友般閒話家常,互相分享想法、趣事及經驗,更了解對方。如平叔閒聊間談起隨了耕種及木工略有心得外,更曾於坪洲建廟。組員聽言即嘆道自己作為建築設計的學生,卻只懂紙上談兵,當個鍵盤建築師,要向平叔拜師。三人就是這般聊天、大笑、打成一片。

組員與平叔在種植會面中,如朋友般互相分享想法及趣事。如平叔閒聊間談起隨了耕種及木工略有心得外,更曾於坪洲建廟。

我們的理念
種植其實是休閒管理(leisure management)的方法,令他們有機會能重新分配空閒的時間,不再百無了賴。大部份無家者都有其才能,但因為身體或精神狀態不好,偏向保護自己,或者把時間寄託在毒品或酒精之上。未必有信心走出自己的世界,離開自己山洞,接觸社會。

通過建造一個種植箱,我們長時間跟無家者相處,讓他們知道跟人對他的期望。就從最基本的時間管理開始,簡單如:“下星期六下午4時我們約好繼續砌箱吧!” 但無家者可能不太習慣這些期望,有可能會害怕,因為約定是另一模式的承諾。長期露宿街頭,習慣不知道何時有飯餸派的無家者,對一些“責任”開初不太習慣。種植就是培養他們責任感的方法:砌好種植箱、照顧植物。通過這個計劃,讓他們重拾對自己以及對人的信心。

展望
跟平叔進行了三個月的試驗,我們對這次實驗,以及無家者增添了一點點的理解。希望藉著"創不同"累積學習計劃的資助把試驗擴大,由原初邀請一位無家者,到兩位無家者及六位公開招募的參加者,以及公開徵地擺放種植箱,讓廣大的公眾參與其中,跟無家者經驗、同行。

計劃詳情:請留意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119291974828409/

發表留言